在上世纪70年代乃至90年代,年轻人普遍上都对传统庙会活动不屑一顾,总以为那是古板、迷信又落伍的东西。但这几年来,年轻人的观念似乎变了,变得更加热衷於参加像天公诞和众神出游这类民俗活动。
尽管动机或有不同,但年轻人的热烈参与,確实给庙会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,每年有关节庆一到,不管是南是北,那种万人空巷的场景,堪称是大马华社的文化奇观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“年轻化”的趋向,已悄悄的给庙会活动带来了微妙的改变。例如新山柔佛古庙的众神夜游,那已不只是一场纯然的祭神活动了,而是一场可以凝聚“华社共识”,召唤出诸如“五帮共和”、“古庙精神”的省思,升华为一种团结社群的象徵;至於它原有的宗教和迷信色彩,则已被淡化到不留痕跡。- 作者:林明华‧《星洲日报》执行编辑
行宫的盛况。
膜拜的手、拿香的手、还有拿相机的手。
水泄不通就是这个意思。
起哄!
保佑。
“游神”正式开始。
Huat啊!
潮州大神最后一个出游!
游神一年比一年壮观,它不只是一场大型的俗民文化活动,也渐渐地成为了新山的一年一度仿如嘉年华会的节庆狂欢;每年的这一天,大家都会蜂拥而至新山市中心,当游神队伍经过时,信徒们会膜拜并高喊“兴啊”、“发啊”,锣鼓喧天,龙狮狂舞,亢奋的情绪会莫名地被挑起。
柔佛新山每年古老的庙会祭典,仿佛焕发著一种迷人的吸引力,召唤大家不分阶层,扶老携幼,游子回归,游客也慕名而来。
这次和步落派派友一行六人参与了游神的过程,除了吃吃喝喝拍拍,我们跟着游神队伍从行宫一路出发,走了将近7公里的路程,全程大约花了5个小时,以徒步的方式,穿梭在花车、舞龙,还有人群中,可以算是全程参与。照片是拍了不少,不过满意的,老实说,一张都没有,不过至少学了一些新东西,这比起拍好到好照片,更让我开心。
Sunday, February 12, 2012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我也不知为什么,就是对这样大日子很感兴趣。
ReplyDelete所以,昨天我把自己当成柔佛人,这样的参与感真的棒极了。
我也没有张满意的照片,甚至不切题,哈哈哈。
最重要的,我们已“发啊、兴啊,旺啊”。
明年我们在卷土从来。:)
细看你的照片,可以大概感受到那里的气氛。
ReplyDelete值得收藏的经典画面
还记得去年第一次参与古庙游神, 我亢奋了一个星期。 心情久久不能平复。
ReplyDelete在新加坡工作的我, 由于地理关系,已成了半个新山人了。
我们明年不见不散。不同的是我将带我女儿出席。
好热闹!
ReplyDelete杰申你有没有拿到糖果啊?
ReplyDelete哈哈!